S__50692101.jpg

<aside>

🗂️ 專案概述

《金山漫遊》獲得 經濟部中小企業署 經費支持,並由 浪金山 主導策劃的北海岸文化刊物。刊物以「人物故事」為主體,跳脫過往聚焦店家或觀光熱點的視角,轉向描繪人與土地的生命連結。

在為期三個月的內容製作過程中,浪金山團隊實地走訪北海岸四鄉鎮,採訪了 超過30位人物 ,並 同步以Podcast形式錄製聲音故事,累積了珍貴的口述歷史資源。

受訪者涵蓋北海岸四行政區的區長(萬里、金山、石門、三芝)、文史工作者、漁業與農業實踐者、傳統文化傳承人、小吃職人與在地生活者。

刊物設計強調人像攝影與手感敘事,展現地方人物的神情與紋理,也讓讀者在閱讀中緩慢漫遊地方的情感與記憶,使《金山漫遊》不僅是一本刊物,更是一場文化觀點的轉譯實驗,期盼為地方帶來新的敘事方式與實踐標準。

</aside>

<aside>

✦ 內容亮點

<aside>

✦ 工作團隊

指導單位|經濟部中小企業署

負責人|賴家華

主編|蔡文培

企劃|潘姝伃

撰稿|廖品涵

編輯|劉茜汶、王梓丞

設計|陳萱蓉

攝影|浪金山、紅樹林有線電視、賴芊芝

印刷|無名印刷

</aside>

▎執行分享

從發想到出刊歷時三個月,浪金山團隊先進行區域田野踏查與資料整理,再展開對居民與店家的深度訪談,過程中也逐步培養出一套屬於浪金山的「地方編輯手法」。設計與文字同步開展,邀請跨地域的青年設計師與文字工作者共同參與。

本案最大突破是敘事觀點的轉換:從「地方消費指南」轉為「人物生命與土地交會的故事」。浪金山在執行過程中主動拋開過往對名店、亮點場域的慣性期待,轉而投注大量時間於人物生命經驗的梳理與對話,這也讓刊物從一開始就不只是一本旅遊指南,更是一份貼近地方脈絡的文化紀錄。面對跨縣市、多類型受訪者的約訪與拍攝安排,團隊也必須快速建立溝通信任。我們認為,這種敘事方式才能真正累積地方品牌的文化底蘊,也讓團隊在實作過程中磨合出「地方編輯」的Know how,為內容策展打下基礎。

▎成果呈現

《金山漫遊》電子檔

image.png

➠ 下載連結:

金山漫遊.pdf.zip

《金山漫遊》刊物發表會